绩效真有那么神奇?揭秘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陷阱!
绩效是指组织、团队或个人,在一定的资源、条件和环境下,完成任务的出色程度,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。
对于企业来说,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系统,可以轻松解决各种难题。既不会出现差错,又不会浪费人力,大大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。
单一绩效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,因为绩效只占薪资总额的很小一部分,对于员工来说,激励作用非常有限。需要结合职级薪酬体系、胜任力测评、发展晋升路径、年终奖等一起规划。
常见的绩效失败原因:
1、原因一:考核模式选择不当,绩效考核模式有很多,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规模、不同业务类型应建立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;一味照抄行业标杆企业的方式有时候会适得其反,容易流于形式。
2、原因二:考核成本过高;有些绩效考核体系比较复杂,运算数据的采集、校验、核算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;甚至需要动用诸多模型才能推演出最终的结果。管理投入过高,最终难以长期坚持下去,导致半途而废。
3、原因三:考核定位不明确;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定位清楚是解决什么问题,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。比如:如果想要整体实现组织激活还需要结合岗位职级体系、薪酬体系、奖金池等一起实施,仅通过绩效进行激励效果是非常有限的。
4、原因四:考核与目标偏差;很多公司在做绩效考核指标提炼时,并没有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来进行拆解和分配设定;最后导致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没能有效绑定,导致组织不是一条心。错误的引导员工只关注个人利益,忽视甚至是牺牲企业利益,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。
5、原因五:考核指标空泛;考核指标的提取过于空泛,生搬硬套指标库的情况比较多;没有结合行业特性、公司战略、发展阶段、上下级配合关系、员工特性等深入分析,导致关键考核指标具有普遍性,但不具备针对性。最终考评时模凌两可,数据失真,难以起到效果。
6、原因六:考核工具一概而论;我们不得不承认,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,不同职位有不同的特性,不同级别之间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同。考核工具的选择上也需要有区分。比如:销售岗位和研发岗位的差别就比较明显。
7、原因七:考核关系混乱;有效的考核前提是考核人能真实反馈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,有些组织关系中,考核人并不能真正了解被考核人的工作状态只是凭感觉评分。对被考核人来说存在不公平性,逐渐不被认可。
8、原因八:考核结果失真;考核经常被认为形式化,是因为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存在质疑。可量化的指标还可以做到有根有据,但是不可定性的指标,依赖人为主观给分,多少让被考核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。
9、原因九:流程不完善;很多公司只做到绩效考核这一环节,没有进行后续的绩效辅导、绩效面谈,甚至在之前设定绩效指标的时候都没有跟员工做好沟通。导致员工意见不一致,有情绪,认为绩效只是填写表格,沦为“走过场”的印象。
10、原因十:考核体系疏漏;很多公司绩效管理比较单一,并不成体系。过于强调考核的重要性,忽视了与其他体系关联来运用,比如:岗位胜任力模型、职位分析、素质测评等。一个科学、合理等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在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之上的。如果体系不完善,是不可能做好绩效管理体系的。
总而言之,一切不以加工资为导向的绩效考核都是失败的。
老板要先懂得利他,员工要学会共赢。让员工赚到钱了,企业才能赚到更高的利润!
员工增收、企业添利,通过共赢实现持续。
无锡瑞博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拥有从事教育培训及咨询行业7年以上的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,专注于企业执行动力的激发,打造员工自驱力。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,并打造多元化,立体化的激励体系,使管理有计划,经营有方向、做事有信心,促进企业目标落地实现,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。